股票600506[钱江生化]钱江生化

撰文|菲尼克斯

2018年国内的终究几个证券买卖日,对中石化来说十分难熬。

12月27日下午A股开盘后,我国石化忽然“闪崩”,收盘终究大跌6.75%,其港股当天也跌了4.68%。业界认为,这源于有外媒报导:我国石化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联合石化”疑似产生买卖亏本且首要负责人已因作业原因停职。

当天晚间,我国石化发布公告证明了上述报导:公司了解到子公司联合石化在某些原油买卖过程中因油价跌落产生部分湿润,公司正在评价详细状况。公告一起表明:联合石化总经理陈波和委书记詹麒因作业原因停职,由副总经理陈岗掌管行政作业;现在,联合石化生产经营状况一切正常。

这份公告并未阐明联合石化两高管停职的详细原因。不过,据《我国证券报》报导,有联合石化的内部人士泄漏,两人被停职的原因是“公司下半年商场严峻误判,影响巨大”。

依据揭露材料,联合石化全称为“我国世界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1993年注册,注册资本30亿元,首要事务为原油及石化产品买卖。《我国石化报》2018年11月15日的头版头条报导中称:联合石化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原油买卖公司,2017年进口原油1.85亿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44%。

12月28日,中金公司发布研报,预算联合石化的买卖湿润或许是由于采取了买入看涨期权的一起,卖出看跌期权的战略;大多数亏本或许产生于卖出看跌期权的过程中。由于一旦商场呈现拜访跌落的状况,这样的战略就会有巨大的亏本危险。而实际的商场状况是,自2018年9月底以来,世界油价呈现了断崖式的跌落,美国油价从76美元高位跌落至40美元邻近,跌幅高达47%;布伦特原油从86美元跌到50美元,跌幅相同超越40%。

而之前网络上撒播的一些说法称,联合石化的总经理陈波“在70多美元的时分做多原油期货,听说买了3000万-7000万桶,给公司亏了数十亿美元。”

当然,这个亏本数额终究是多少,现在并不能承认。但能够查验,陈波在2018年9月底的年度亚太石油会议上称,鉴于全球商场其时的供需态势,原油价格在每桶60-80美元是正常的,对油价看涨。

而且,人们能够知道的是,12月28日我国石化A股再次跌落3.81%,H股跌落5.088%,两天之内涵两个证券商场上市值共蒸发681亿元人民币。

有不少人惊呼中石化遇上了“黑天鹅”。但是,从近十几年的实例来看,大型央企“炒油”巨亏的悲惨剧再三重演,这不能不让人考虑:每次相似事情背面或许并不是“黑天鹅”,而是一只只体积巨大的“灰犀牛”。

中石化此次“炒油”亏本的音讯一出,很多人当即将之与2004年中航油事情比照,认为两者十分相似。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是我国航油集团的子公司,其时也是进行了石油期权的买卖,只不过,彼时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是看跌油价。而后来世界油价一路飙升,它又出售很多看涨期权,而且没有及时止损,导致终究5.5亿美元的巨额亏本。时任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的陈久霖因“公司没有向新加坡证券买卖所呈报亏本”等罪名,被当地法院判处入狱服刑四年零三个月。

2008年,东航也由于“炒油”,买入和此次联合石化相同的石油金融衍生品,终究操作不妥,巨亏60多亿元人民币。

这样的相似事例还有不少。理论上,这些大型企业在进行金融产品出资时,都有一套完好的危险操控流程。例如,据媒体报导,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危险办理手册》与其它世界石油公司操作规则根本共同;公司内部也有危险办理委员会,由七人组成,包含四名专职人员、一个运作部主任、财务部主任和一名财务经理,均为新加坡公司员工。危险操控的根本结构是从买卖员-危险办理委员会-内审部穿插查看-总裁-董事会,层层上报。每名买卖员亏本20万美元时,买卖员要向危险办理委员会报告;亏本达37.5万美元时,向总裁报告;亏本50万美元时,有必要斩仓。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终究湿润达5.5亿美元,这意味着要触及其内部规则的斩仓线1100次。所以,有准则却不履行,再好的准则也会成为空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也好,东航也罢,他们的决议计划层在面临事情中开始产生的数额尚小的亏本时,其实和许多股市散户的“赌徒心思”并无二致:寄希望于商场行情会产生改变,就能够翻盘盈余,抵销当下的浮亏;这样,就把之前设置的止损规范抛之脑后,或许再三推迟决议计划,成果没想到“地板之下还有地下室”,一亏再亏,变成悲惨剧。这样的人道缺点,千百年来早已有之。

也有人认为,不少企业栽在高管的相关常识、才能缺乏。中投证券金融衍生品部总经理张晓东数年前承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就表明:中航油、东航等购买金融产品巨亏的事情暴露出企业的决议计划层对相关金融常识并不了解,却又购买一些过于“高档”的金融衍生品。“这就如同没学过加减乘除,却直接触摸微积分了。”还有业界人士表明:金融产品买卖是一块十分特别的范畴,它很新变化很快,它的逻辑是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学的;这对企业的决议计划层本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起,中航油、东航以及此次中石化亏本事情中,向企业出售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中都有高盛等世界投行的身影,这在某些业界人士看来,或许并不是偶然。张晓东曾表明:许多个人出资者和国企有“媚外”心态,把高盛和一些世界投行“神化”了,俯视它,爬行在它的面前,这样是很可悲的。他指出,实际上有些事情中,世界投行对我国企业存在金融诈骗行为。

菲尼克斯认为,中石化应该认真对待、完全查询后把这次事情的来龙去脉尤其是“灰犀牛”要素到底有哪些,透明地公之于众,认为本身和他者警诫。由于中石化代表的是大型央企,假如它们再三踏进同一条河流,亏伤的除了出资人,还有老百姓的心。

部分材料来历:《我国证券报》《财经》等

发布于 2024-03-11 00:03:39
收藏
分享
海报
2
目录

    推荐阅读